留学360解读瑞士野鸡大学为何在中国有市场。据了解,报考瑞士“野鸡大学”的主要有三种人:第一种是不知情受骗型,由于学生和家长对海外学校不熟悉,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的误导,让他们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,换来一张无用文凭;第二种是无法完成学业型,一部分人到国外不好好读书,最后由于成绩较差,难以向家长交代,就买一张“野鸡大学”的文凭;第三种是“主动”受骗型,这类学员主要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,他们普遍年龄偏大,但由于升职晋级的需要,主动花钱购买“野鸡大学”的文凭。那么,瑞士野鸡大学为何在中国有市场呢?
留学360认为,“野鸡大学”得宠,说到底还是“洋学历”中的“凤凰心理”作怪。除了如同《围城》里方鸿渐一样,在国外游荡一圈,需要一纸“镀洋”的文凭来装点门面外,在现实中“洋学历”还往往成了一张功利的名片。
试观近些年倒在“野鸡大学”学历门上的名人,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拿“洋学历”当漂亮的包装与噱头,为谋取利益开道。他们自己是否心虚不得而知,而公众买账进而热捧才是问题的关键。
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,拿着“洋学历”的“海龟”,与拿着“土学历”的“土鳖”,同市不同价。“洋学历”有着刚性需求客户群体。不能否认,中国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,但并不意味着所有“洋学历”都比我们的教育有含金量。遗憾的是,不仅这样的心理有很大市场,而且“洋学历”之于就业依然享有“超国民待遇”。
留学360还表示,野鸡大学在瑞士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,首要原因是“学历不能承受之重”。越是有耀眼的教育背景,越可能打开更为辉煌的机会之门。
扭曲的用人标准在作祟。随着中国全球化程度的加深,无论是否真正涉及跨国业务,各用人单位都以是否有海外高校文凭作为取才标准。留学经历成为争取理想工作机会的重要砝码,也成为职位晋升、获取科研经费和提高福利待遇的重要评价标准。